蔡英文拿中國製的香港槍大肆掃射

2019-06-18 00:00:00   10640

蔡英文及政府因被民眾認為搞壞兩岸關係、激化兩岸對抗而在選舉中失分,現在可能形移勢轉,龐大民意會因香港抗中大潮而轉向,如此一來,反中意識將給蔡英文帶來莫大助力。

陳國祥/評論

香港「反送中」抗爭給蔡英文送來充沛的高性能武器,她順手撿起狂掃一番,已經助她在初選中殺敵制勝,也大大提升總統大選的戰力。不過,這可不是你丟我撿走運得來的,而是經過精密操作才得到的武器。

歷經兩次近百萬人抗議和衝突,香港政府宣告停止《逃犯條例》的審議,理由之一是台灣拒絕依此項修例接受移交。蔡英文總統聲明「台灣不願做惡法的幫凶」,藉以收割果實;總統府更批評林鄭月娥「牽拖」台灣,是不負責任的作法。由此可見,蔡英文確實撿到中國製的香港槍,掃射起來火力超強。她應很得意自己一路精心算計,巧妙引導與利用而獲此助力。

《逃犯條例》的修訂,主要是著眼於完善司法互助,初始目的是將台灣納入司法互助範圍。在第一時間,法務部表示「樂觀其成」,並肯定為「進步的立法」。後來,陸委會發現其中有蹊蹺,乃聲稱該條例若是依循「一中原則」制定,則台灣絕不接受。港方以為只要規避「一中」問題,台港司法互助問題即可迎刃而解。《逃犯條例》草案因而規避涉及「一中」字眼。問題出在港府善體為北京心意,將引渡範圍擴大至中國大陸,從而引發港人反對「送中」的怒潮。

當時正在黨內初選廝殺中的蔡英文看到香港怒火燃起,認為有機可乘,乃將「反送中」示威援為政治資本,起而厲聲高調反對,更宣稱若香港立法會通過此案,不排除將香港列為「旅遊警示區」。蔡英文和陸委會甚至揚言,即使《逃犯條例》通過,台灣也不會接受殺人嫌犯陳同佳依此條例移送來台。然而,蔡英文要求引渡殺人犯在先,後來強烈反對《逃犯條例》,進而譴責港府違反人權、反對一國兩制,無非是將政治利益懸為標的,藉機巧妙操作,以擷取反中的政治果實。蔡英文利用了這項修法激起的怒潮助威,幫助她在初選中獲勝。戰敗的賴清德其實也不必抱怨,因為蔡英文能撿到槍、端出砲,絕非空手奪白刃的。

從更大的事態發展脈絡來看,蔡英文自去年起即已運用北京在兩岸關係上升高攻勢的作為時,提高抗中態勢。她首先在雙十講話提出「新四不」: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老路。言外之意是清楚地將改變台海現狀的責任推給北京強悍而富侵略性的政策作為,同時表明台灣維護自由民主與維持區域和平的良苦用心。這樣堅定的立場宣告,有助於台灣在美中經貿戰中站上支持美國的戰略制高點。這也有助於《台灣旅行法》、《美國國防授權法案》、《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台灣保證法》等友台法案的通過。在華府的行政與國會眼中,台北不僅是可以合作的可靠盟邦,北京則是改變現狀的「麻煩製造者」。

今年的兩岸對壘情勢更是急遽升高,最為關鍵的是習近平「五點」做法提出前後,蔡英文直接以「四個必須、三道防護網」以及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說法強烈反擊。這使得蔡英文為檔下中共「兩制台灣方案」攻勢與議題近身肉搏戰創造「撿到槍」的話語機先,使她在香港「反送中」的大潮中取得顯著性的政治角色,自然投射在初選及大選的輿論市場上。

香港已然成為蔡英文競選連任的提款機。北京和港府在單一政治議題上作出最大讓步,這樣的讓步極可能導致一般港人認為唯有採取激烈抗爭手段,才能逼迫退讓,以後任何涉及港中關係的議題都會政治化、街頭化、激進化,不但小題大作,甚至以極端暴力的手段進行。蔡英文一句「一國兩制失敗」或是「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政治咒語一唸,國民黨候選人就要掉選票。而且經過這兩次大遊行之後,港人已經建立一道堅強的「心靈長城」,可資捍衛港人權益。有此靠山在手,遇事立即聚眾上街遊行,製造源源不絕的議題,蔡英文及其政府就有一個接一個的箭靶可以射擊。

何況近年來,凡事涉及關於管轄權的磋商,北京始終是以中央對地方的姿態強勢以對,港府也不與香港人民做有效直接的溝通,北京要的直接拿,香港人要的一個不給。這樣不對稱加上毫無互信的港中關係,自然隨時蹦出引爆點。蔡英文時時可加運用。港府官員又多事務官出身,只有行政執法能力,缺乏政治操作能力,對市民或異議人士的溝通非常生疏,加上港府後面站著一個讓人心生恐懼的中國老大哥,如何讓人放心?所以,港人抗爭行動必然日益活躍,勢必不斷提供議題給蔡政府。

進一步言,香港問題已經越來越國際化,特別是近來美國川普總統對中國強勢壓制,香港正是可以操作的戰略要地,可以挾制中國,挑戰「習核心」,所以必然不斷興事,港人也會在有靠山支撐的心理下,放膽向中共抗爭。目前又正值大陸民族主義高漲,面對民進黨和港獨合流的雙重挑戰,北京在寧硬勿軟的心態指導之下,也會繃緊神經處置,一旦流於過激或是肇生事端,又將提供操作機會給蔡英文。所以,去年蔡英文及政府因被民眾認為搞壞兩岸關係、激化兩岸對抗而在選舉中失分,現在可能形移勢轉,龐大民意會因香港抗中大潮而轉向,如此一來,反中意識將給蔡英文帶來莫大助力。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 陳國祥

    陳國祥,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現為傳媒顧問。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